西宁股票配资
在完成了宁波、上海、武汉、深圳等几座城市的巡展后,王景春带着他的《涓滴与洪流——王景春的水世界与边疆》系列作品回到了广州,这座他职业生涯起点的城市。
2025年9月8日,“历‘9’弥新,艺术共生——289艺术园区开园9周年特展”在289艺术园区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开幕,《涓滴与洪流——王景春的水世界与边疆》(以下简称《涓滴与洪流》)作为特邀展同台展出。
王景春在展览现场。
《涓滴与洪流》以水的哲学意象结构现代文明命题,在生态纪实与人文观察的双重视角中展开叙事,通过近40幅跨越时空的影像档案,既呈现江河湖海带来的时空褶皱,也记录生命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生存姿态。
在289艺术园区开园9周年之际开设特展,对王景春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
1998年8月21日,长江抗洪前线险象环生,王景春在洪湖大堤上拍下了那幅《我是记者》——时任南方日报摄影记者何龙盛满布泥点的下半身和握着相机青筋凸起的手。这幅照片被视作记者渴求现场的精神图腾而广为传播,也成为中国新闻摄影记者的标志性影像。
王景春作品《我是记者》 。
2016年8月18日,289艺术园区开园,根据王景春这幅摄影作品创作的《我是记者》大型浮雕墙,于园区生活楼正式揭幕,成为289艺术园区媒体基因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九年耕耘,九九归一,对289艺术园区来说,本次展览映照了9年来园区文化艺术的生长过程。对王景春而言,也是一次回顾总结自己三十余年职业摄影生涯的契机。
江河是行走的线索,是思考的出发点,也是诉说的凭借,从1998年抗洪开始,王景春便与“水”的命题结下不解之缘。
以水为主题和线索,王景春找到自己的创作主线,他要求自己每年至少要完成一个与水相关的选题。
2001年,为了完成三峡的选题拍摄,王景春特意从南方都市报去到了南方周末。此后三年多的时间里,他先后分五次进入三峡,从涪陵——丰都——忠县——万州——云阳——奉节——巫山——秭归,累计 70 天左右,用摄影记录下了三峡移民对家乡的回望与告别。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以真诚开始,以真实记录,以时间为器。作为一个摄影师,该如何去呈现人与水的多样性?王景春在《涓滴与洪流》的“边疆”和“极地”篇章给出了他的思考。通过这些跨越了中国新疆、极地冰原等地拍摄的作品,我们能感受到水的双重隐喻:水的丰沛与匮乏、清澈与混沌、涓滴与洪流。
策划:崔向红 陈健民
统筹:徐乐乐
拍摄/文字:游原
设计:马俊 陈瑗西宁股票配资
景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